新闻动态

您的位置: 首页  -  新闻公告  -  新闻动态

母亲的手

2015.03.30  953 返回列表

  今年年夜饭在爷爷家开桌,老人已经92岁,依旧眼不盲耳不聋,步履矫健。帮厨的活已经移交给第三代,我的妹妹、姑妈的女儿在厨房忙碌着,张罗出满桌的菜来。

  和往年一样,今晚母亲吃素,自顾扒拉着眼前几碗素菜。我出神地看着她的手,已经能熟练地用右手执筷。比起3周前来我家吃饭时,只能用左手持汤匙,不知方便了多少。再回想去年11月30日中午,推出广安医院手术室的那一瞬间,脸色苍白,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。

  虽然只是右手拇指指骨部位的一个小手术,原本却以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手术,医学的神奇就在于此吧。         

    

  一

  去年8月10日,农历七月半,在母亲家吃午饭,饭后闲谈,母亲说右手稍一用力,拇指关节处就疼痛难忍,还时不时关节突出、红肿。上次去拍片,医生说动手术的话,虎口会粘连,基本上这拇指就废了。

  我当时的第一个感觉是背脊升起一股凉意,感觉冥冥中难逃劫难一样。2013年11月的一个雨天傍晚,我驾车赴会,遇一位老妇骑电瓶车带孙女横穿马路。当时我判断出她的意图,只是自恃车技高超,鸣笛和向右边稍一变道,想加速通过。却没料到雨天老人穿着雨衣,视线受阻,电瓶车和后车身撞在一起,右手掌骨轻微骨折。后来,这起事故拖了大半年才解决,骨折愈合很迅速,麻烦的是她当时拇指着地,伤了筋络,着实令群医束手。有了这样的经历,我自然是心有余悸。

  接下来的几个月,我陪母亲先后找了舟山两家骨科医院有名的几位手外科、骨科医生,母亲像祥林嫂一样,一遍遍重复着她患病的经过——

  母亲佞佛,最大的乐趣是与一批“志同道合”的同龄人往宁海深山的一座小寺里跑,以护法自居。末法时代,小寺里聚着一批外乡的和尚,总有做不完的佛事。当然,这都是要钱来消灾的。大约在2013年5月间,她和几位信徒又一次去宁海,其中有一位买了几大袋盐送寺里,每袋有50斤重,她帮着拎过马路,拎了几趟后,手就成现在的模样。

  固定拇指指骨的韧带,被强力拉伸后,再也恢复不到原位。原理就像弹簧超过了强度就会报废。

  医生们的看法很一致:这种急性的拉伤,只要当时及时就医,打上石膏一周后就能痊愈。现在变成了陈旧伤,只能动手术固定,功效自然大打折扣。至于之前的肿痛,是因为缺乏韧带固定,上下节指骨移位,骨膜摩擦关节积水,也就是说里面发炎了。

 

  二

  当时,舟山的一位骨科权威提出,做手术有后遗症,换理疗试试。于是一周一次地持续了一个月,可母亲却说没有效果。正当我也觉得希望渺茫时,事情却峰回路转。

  那天因为工作上的事,与广安医院的余小君主任沟通。临结束时,我讲起了母亲的事。她很惊讶地说,这不是什么难事吧。见我诧异,她解释说自己虽然不是医生,但原理懂。广安医院现在有一项手指再造技术,这可不是断指接活这么简单,而是用身体其他部位的筋骨,再造一枚手指出来,活动自如,而且其他部位的功能也会修复,不受影响。

   一番高科技,听得我目眩神迷,又将信将疑。也是凑巧,数周后,医院刚好完成了这样一例手术,有心的她特意电话我,并陪我现场去看。患者是一位年轻的农民工,在浦西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工作。半夜时分,因为长时间工作精神恍惚,右手拇指到无名指四枚手指被机床碾碎。到病房的时候,小伙子躺在床上,精神不错。右手的拇指已经完好无损,另外三枚还残缺,看着触目惊心。“这是个大手术,一次要动十几个小时,只能一枚一枚来”,余小君解释说。“从腿上取筋骨造手指,对身体没影响吧?”虽然眼见为实,但我依然有些难以置信。“没影响”,年轻人很干脆地回答,又分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,“能修补成这个样子,我也是心满意足了。”

  不久,我就陪母亲来医院请手外科的专家会诊,胡富华主任在看了片子后,很肯定地回答,可以动手术,而且今后康复得好,功能不受影响。

  于是,手术提上了日程。

 

  三

  周日上午的手术十点多开始,只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推车推出来后,母亲手臂打着厚厚的石膏。手术只是局部麻醉,右手臂没有知觉,脑子清醒异常,她说听着器械放置时清脆的响声,一颗心怦怦乱跳。这也难怪,65岁的母亲平生第一次上手术台。

  与以前手术要留下后遗症不同,这个创新的手术(其实对广安医院来说,早已是驾轻就熟),原理是在手腕处取一根肌腱的一部分,用作固定拇指上下关节的韧带,两端用锚钉永久固定,在韧带尚未长成熟之前,需要用钢丝暂时固定。这原理就像植物的嫁接,期待它结出更甜蜜的果实来。另外,手腕因为肌腱较丰富,取其中一根的一部分并不影响今后的功能。

  原理说来简单,复杂的事在背后。目前国内,手外科是个有点被边缘化的专业。人体有206块骨头,手部有54块,占了四分之一强。骨骼小神经密,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。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手术规模小又复杂,所得有限、精力不少,成了鸡肋。医院注意力的转移自然导致技艺退化,难怪这样的手术在有些医生眼里成了畏途。

  应该说手指再造技术,使手外科重新焕发了青春,也使母亲这样的韧带再造手术成了小菜一碟,这真是善莫大焉。

  一个月后,陪母亲去医院拆除钢丝。之前先拍片,恢复得非常好。之前看到她的手,一天天消肿,心里基本有底,但看到X光片后,才彻底放下心来。

  拆除就在胡富华的办公室里,只见他捏住上方端口,只轻轻一拔,就大功告成。回去的路上,母亲心有余悸地说,昨晚一晚没睡好,比上手术台还紧张。心想这一个月,钢丝怕是和肉粘在一起,拔出来痛是难免,说不定还会血流满手,想不到这么简单。顿了一顿,她又说,我一定听医生的话,好好康复,这样明年就能去寺了。

 

 

注:作者系舟山日报图书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、《舟商》杂志主编